间充质干细胞(Mesenchymal stem cell,MSC)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、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类群,被认为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种子细胞之一。MSC可发挥多种治疗功能,如向机体多种细胞种类进行分化,替代病灶处受损细胞,通过旁分泌途径介导损伤组织器官免疫微环境,促进损伤组织修复,目前已在临床中广泛使用。
安全性作为临床干细胞疗法开展的重中之重,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。近日,在柳叶刀旗下杂志E Clinical Medicine(影响因子=17.033)发表了一项关于MSC安全性的研究论文,文章总结了2012年至2019年间发表的MSC临床随机试验,结果一如既往支持了MSC的安全性。
研究人员通过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、MEDLINE、EMBASE等数据库中的随机临床试验信息,从4914项研究中筛选了共计55个随机临床研究,涵盖2696名病人。这些临床研究涉及心血管疾病、神经系统疾病、肾脏疾病、肝脏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、内分泌疾病、血液系统恶心肿瘤、自身免疫疾病等,采用的MSC来源包括骨髓、脐带、脂肪等。研究人员对上述这些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,探究了MSC在随机临床试验中存在的几大可能的不良反应,包括24小时内急性不良反应、感染、血栓以及造成死亡或致瘤的长期事件。
结果发现,相比于对照组,MSC组发热风险显著提高,但在血栓/血栓栓塞以及恶性肿瘤或者异位组织形成方面没有显著增加,而在降低死亡风向方面,MSC组表现更好。
此外,在MSC治疗神经与炎症/免疫方面疾病上,研究人员发现回输异体骨髓MSC或者新鲜MSC以及MSC培养基中含有非人源成分,会导致急性输注毒性风险增加。但在心血管疾病、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肝病治疗中,死亡风险显著降低。
总之,研究人员表示MSC与无发热急性输注毒性、感染或者致瘤间没有任何联系,并且未发现MSC治疗与血栓间的关系,提示MSC治疗安全性很高。
无独有偶,在Stem Cell Research&Therapy(影响因子=8.08)上的另一篇关于MSC临床应用安全的MATE分析文章中[2],研究人员回顾了过去15年里,62项MSC临床试验(2项前瞻性临床试验、60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),3546名患者MSC给药的所有相关不良事件,结果支持MSC与主要不良事件没有密切关联,包括血管疾病,荨麻疹/皮炎,中枢神经系统,腹泻,死亡或感染;仅在MSC治疗后48小时内可能出现短暂发热。可能与失眠、便秘、疲劳相关,与贫血、营养不良、恶心等轻微不良事件无关。进一步支持临床开展MSC细胞治疗具有很高的安全性。
综上,临床开展MSC细胞治疗具有很高的安全性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MSC将助力开展更多更好的干细胞疗法。